|
支教老师都是天使吗?这两个简直是魔鬼!时间:2021-10-30 放弃都市的名利和喧嚣,扎身条件一般的遥远乡村,用粗粗的粉笔传授孩子们科学的知识,教育孩子们做人的道理,这大概就是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在看到“支教教师”这4个字时在脑海里浮现起的形象吧。然而前段时间,一位在云南支教的大学生却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和以往印象中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这种老师形象。在网友们提供的截图中,过去的一年里,这位年轻的大学支教教师多次在微博中对当地学生进行辱骂,稍有不慎就把他们的照片挂到微博,配上“笨蛋”“傻子”等字眼,当学生们对他的教学方法提出建议时,这位大学生的想法是“休想,我没问题,是学生太笨了”,当被要求帮助学生完成工作时,这位大学生的想法是这群孩子就不应该接受义务教育,好家伙,按这位大学生的看法,敢情落后地区的孩子连接受教育的权利都不配有了吗?不仅对孩子充满恶意,对待支教地区这名大学生同样是嫌弃无比,哪怕毫无关联的微博也能让他通过借机联想最后进行一波拉踩。 在这位大学生的微博中,我们完全看不到记忆中“支教老师”这4个字代表的美好,相反别说为人师表了,从他所表现出的对落后地区以及当地学生满满的歧视来看啊,这名大学生有没有基本的道德,我们都要表示存疑。懂得如何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是身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而不是心情不顺就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出气筒,拳打脚踢,恶语相向。那么问题就来了,一个是在网上辱骂、抱怨,一个是现实中暴力体罚,不难看出这两名大学生既不喜欢孩子也不喜欢教书,但这些人为啥要跑到被他们嫌弃的偏远地区来教书呢?答案其实很简单,为了保研!虽然来自不同的学校,但这两位支教大学生有一项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参与了一项名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计划的项目,都是2020~2021年度支教团中的一员,这个名字很长的项目还有个约定俗成的简称,相对于让人一头雾水的全名这个简称就要直白多了,他就是支教保研。 参加这个项目的大学生能够通过参与一年的支教来换取保送研究生的名额,作为大学生服务西部计划中的一部分,支教保研的本意和初衷是为了鼓励大学生去到基层,为落后地区的孩子们带去先进的知识。但从这两位大学生的表现来看,在他们眼里这项政策只不过是一条躲避正面激烈考研竞争的捷径,什么孩子,什么教育,过程如何他们根本无所谓,他们参加支教只是为了能得到保研的名额。在被曝光后,两位保研支教的大学生都为他们的不当行为付出了代价,保研资格被取消了,把支教当手段,把孩子们的教育当做工具的人自然也没有资格享受属于支教老师的福利,毫不夸张的说,这两名大学生支教老师简直就是坏了一锅汤的老鼠屎,是广大支教团队中的蛀虫。事实上大学生服务西部支教团里多的是为了教育无私奉献的年轻人,2009年一位叫路遥的高学历海归女孩报名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成为了广西八别乡的一名支教教师。 在一年的支教时光中为了更好的了解孩子们的家庭情况,路遥走遍了全乡的村子,在支教快要结束的时候他还发起了“巴别梦想家”公益项目,把130多份孩子的资料带回北京,寻找资助人来帮助这些孩子,还组织各种免费公益活动,带孩子们走出大山见识世界。2015年为了更好的帮助孩子,路遥又回到了广西,全身心的投入到公益项目中,许多过去受到过帮助的孩子也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了团队,在路遥和志愿者们共同的努力下,这几年已经有600多名志愿者加入到了“巴别梦想家”的队伍中,被他们帮助过的孩子数量已经超过2万。还有同样来自研支团的大学生支教老师王梦颖,他的表现也和那两位大学生完全不同,2015年作为一名支教教师,王梦颖离开校园成为了青藏高原上的一名英语教师,在支教过程中因为了解到了孩子们艰苦的家庭条件和想要走出大山的梦想,王梦颖开始收集孩子们的家庭信息,在为其中25名留守儿童建立档案后,他集结身边的力量决定定期抽出时间去陪伴着些孩子。 除此之外,王梦颖还与其他组织联系,组织了一次1对1的捐款活动,发现了面向社会的图书募捐,在他的努力下,孩子们获得了4.2万的捐款以及500多本来自好心人的图书。我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而支教老师做的就是将知识带到哪些相对贫困和闭塞的地区,尽可能的让孩子们得到良好的教育。支教苦支教累,但真正合格的支教老师从不会怕苦,怕累,他们放弃了优越的薪资,放弃城市的便利和舒适,只为能给孩子们光明的未来,而不是和这两次新闻中的大学生一样,嫌弃地方不够大,学生不够聪明,把乡村教育当做自己的踏板。无论出身如何,每一个孩子都应该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而不是被侮辱被歧视,作为通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名校大学生,如果连这点都不明白,他们愧对的或许不只是支教教师这个职业,还有他们自己的名校头衔和多年的高等教育经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