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滑雪场里雪是怎么来的吗?时间:2021-01-21 雪有雪晶,也就是雪花构成,一座5S级别的商用滑雪场,至少需要1.8万立方米的雪。东北等少数天寒地冻,自然条件雄厚的滑雪场,你才有可能滑到有老天爷亲自下的天然雪,其余绝大多数的滑雪场都需要自力更生靠人工照射雪,铺设雪道,才能让你随时随地在雪场里摔跤,滑雪场里的雪是怎么造出来的呢?要想造血先要知道天然血是怎么形成的,雪花的形成分为两步,第1步是成核,也就是凝结核,它们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形成液滴,当液滴冻结成核,就形成了雪花中的晶核。 如果空气中没有凝结核,那就需要更低的温度,水气才能自发的液化,形成晶核,速度也就更慢,这也是为什么一瓶没有杂质的纯净水放在0℃以下就会变成一瓶液态的过冷水,而不容易结冰!一个讲究的滑雪场需要高效高质量的造出大量雪花,这就需要动用造雪机,也被形象地称为“雪炮”。目前市面上较为常见的压缩空气型造雪机,它的原理是将过冷水和压缩空气混合喷出,让水雾化成无数的小水滴。在这个过程中空气膨胀还会吸收热量,降低温度。不过,基本原理都是模拟自然雪的形成,这也就意味着人工造雪和自然降雪一样,会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 不同的造血机型号和造雪环境也能造出和天然心血触感相同的粉雪,这种血蓬松有弹性,踩在上面会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就算摔了也不疼。不过粉雪对于滑雪者的技术要求也就更高,因为雪太松软,一踩一个坑,一般人根本滑不起来。而且粉雪很难保存,如果滑的人太多或者湿度有所变化,很容易变成一滩烂泥雪。所以大多数滑雪场在造雪的同时,还需要使用压雪机,把雪压严实,以增加雪的密度,让雪道更加瓷实,滑起来更快,当然摔起来也更疼更危险。一般来说这种用于给新手提供休闲娱乐的初级雪道,是新雪的三倍左右,用于专业比赛的雪道雪的密度还会更高。 国际雪事要求高山滑雪的雪道表面必须保持近似于冰面的结晶状态,之后还必须每天维护,也只有这样的雪道,才能让前后出场的滑雪选手能在相同状态的赛道上滑行,确保比赛的公平性,。在高山滑雪的比赛中,选手的最高时速能达到130多公里,比高速公路允许的最高限速还快,这让滑雪成为了一项高风险的运动。人工造雪还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开支,根据2006年到2007年年度冬季奥地利蒂罗尔州的数据,有1/5都花在了造雪上,如果要在气候更为暖和的地区,造雪成本更加高昂,。当然如果不是为了滑雪,那么也有低成本的造血方法,比如人工碎冰,甚至是使用化肥来造假雪,这些方法可能只有在片场呆过的人才会知道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