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环宇探索 >>科技探索 >> “我已阅读并同意上述条款”窥探了多少你的隐私?
详细内容

“我已阅读并同意上述条款”窥探了多少你的隐私?

时间:2020-03-29     作者:七七【原创】   阅读

        当你注册微信的时候,你需要阅读一份8300个字的隐私协议,必须勾选“我已阅读并同意上述条款”才能进行下一步。但我们都知道,其实你并没有读,也不知道你究竟同意了什么条款,理论上只要你同意你在APP里填写的住址、电话号码、聊天记录,手机里的通讯录、照片、短信、通话记录,都可以被APP们自由地采集与分析。他们对你的隐私数据到底做了什么呢?

timg.jpg

       首先我们要知道App究竟能够采集到你的哪些信息?分为普通权限和危险权限。普通权限有140页,不需要经过用户同意就可以获取,比如控制你的振动传感器和日历数据,更为敏感的危险权限则分为9组,比如陆廷录制音频,读取短信访问照片等等,而这些授权基本都是一次性的。比如你需要通过APP发送语音或者打开麦克风权限,那么这个APP理论上是可以一直在你的使用过程中录音的。这时我们就需要分清APP权限和APP可以采集的数据,在大多数APP的隐私协议里,都会说明他们不会偷听和偷看,但当你使用麦克风时就不好说了。

{_9Q[_8)01I]TCB{~D18Y47.png

       比如这份未报,2019年7月的报道中,苹果会对1%的用户采集他们和sIrs几秒的对话录音,用于改善sIrI的识别准确率。但除了这种用来改进产品的情况,目前并没有证据可以证明,APP会偷偷上传分析你的录音或者照片。你的数据更常见的用途是生成给分析师和广告主的用户画像,比如微信就知道00后和60后最爱的表情包,知道90后每月做25次公共交通,而我们这样的视频创作者,也可以在后台看到观众的性别比例,年龄比例,使用设备和地域分布。

QJ[59@CFX9IDAGAG)9XT25N.png

       互联网公司可以这么做的前提是你同意了这一切虽然你很可能没有看过,但他们要守住的底线是什么呢?不能通过大数据反推出你的个人信息!举个例子,假设我们有100个关注者在后台,我们可以看到50%来自广东,40%来自江苏,10%来自湖北,这时如果我们移除一个关注者,那么剩下99人的地域比例就变成了50.5%,40.5%和9%。这样那个人的隐私就暴露了,我们可以轻易的推算出他来自湖北。通过这类问题的常见方案就是差分隐私差分隐私的核心思想是对数据加入噪声,让有没有每人都输出差不多的,结果无论关注者是100还是99人,来自湖北的观众比例都可能是8%,9%,11%。但另一方面噪声也不应该乱加,不然数据就没有参考意义了。

IHVX@N4%}[B%_[GFGPZX0G6.png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seo seo